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24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B.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
C.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鸡犬不宁,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
3.

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jì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xīn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 tī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小题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二)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②事简:公务简单。③掇(duō)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掇,拾取。④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荫,荫庇,乘凉。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⑥幸:庆幸。⑦岁物:收成。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⑨道:称道。⑩宣:宣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____________)  
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_____)
③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修之来此
A.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选文和《醉翁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 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小题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小题2】用原文回答“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小题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小题4】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5】王老师参加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8.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小题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9.
(五)阅读秦媚毳的《爸爸的胳膊长》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第一次在婆婆家吃饭,长方形的餐桌,婆婆把公公的餐具放老远,说,你爸胳膊长,远一点也不妨事。
②我不禁笑了,想起来,自己的爸爸也是胳膊长呢——
③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好菜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④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⑤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那一年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氤氲,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可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
⑥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势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⑦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必然要跟爸爸争抢那最遥远的餐位,哥哥的理由很充分,我个儿比爸高,当然胳膊也比爸长,爸的宝座让我也沾沾。哥哥是不由分说的样子,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他推拥至中间的位置。想是胳膊总是长,一时缩起来不适应,我们发现爸爸夹菜时总是伸长手臂的样子,不禁笑他,爸爸,菜够得到了,不用总是伸胳膊了。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习惯了,你们还是把我的宝座还给我吧!
⑧其实也就是哥哥上大学那几年,爸爸总被哥哥拥着坐在中间,等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头,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⑨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新人”总是不好意思,要跟爸爸交换场地,不等爸爸答话,妈妈总是抢先道:“你爸胳膊长!”爸爸总是笑,点着头,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在厨房跟正在洗碗的妈妈抱怨:“我的胳膊咋就那么长呢!你总是说我胳膊长——”妈妈数落他:“_________________”看到我进去,他们不争论了,我说:“爸爸,你的胳膊原来是妈妈给你说长的哦!”爸爸像个孩子,竖起他的食指,“嘘——”他制止我,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
⑩看着爸爸的样子,我悄悄和妈妈商量,要给侄儿们做个榜样,不能总是因为爸爸胳膊长,就总让他坐边上。妈妈说,你爸自己也不会乐意坐中间。
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了,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看着儿孙们饕餮,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⑫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⑬如今,小儿10岁了,婆婆还是在说公公的胳膊长;侄儿都读中学了,妈妈也没改变地说爸爸的胳膊长。是不是天底下的公公和爸爸,他们的胳膊都长呢——天下的父母,一样的心呀。 
【注】①饕餮(tāo tiè):贪吃的意思。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题目“爸爸的胳膊长”的作用。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这句话能形象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B.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爸爸看到孩子们其乐融融共享每餐时倍感幸福与快乐的心理。
C.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写了父爱,切入口都非常巧。
D.“爸爸”是这篇文章刻画的主要人物。
【小题4】⑴文中空缺的横线上,所填语句恰当的是________项,说说你的理由。
(1.你老混了,我为啥说你胳膊长,还不是怕孩子们和你换位吗?
(2.你这老头子,你胳膊不长,还想让谁的胳膊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爸爸的胳膊长》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里有的内容完全可以删去。《爸爸的胳膊长》可以删去文章开头一、二两段与结尾一段;《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删去有关二姐婚事的内容。你不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分别说说这些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
《爸爸的胳膊长》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叔叔于勒》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
⑴《格列佛游记》是_______(国别)的___________(人名)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在利立浦特小人国,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选拔官员,作者借此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格列佛来到巫人岛,这里的长官精通魔术,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唤前来。他见到了很多古代人的灵魂,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
D.格列佛在大人国竭力向国王介绍火炮的神奇威力,并愿意帮大人国制造这种武器,大人国国王非常高兴。

7.作文(共1题)

11.
请以“行走在春风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2)书写工整规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