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3.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B.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C.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
D.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一词写景、议论、抒情水乳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照,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
B.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大陆的无尽思念。 |
C.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
D.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在形式上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
2.诗歌鉴赏- (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倶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______,下阕写的是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小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倶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______,下阕写的是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小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小题1】简要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小题2】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题3】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
【小题4】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小题1】简要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小题2】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题3】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
【小题4】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母亲何雪媛没有文化,林徽因的启蒙教育落在同住一起的大姑母身上。1916年,林徽因进了有名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该校教风谨严而得法,原本聪慧的林徽因受到了良好培育,日后出色的英语即起步于此,并早早萌生了文化意识。
1920年春天,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特意携林徽因同行,旅居伦敦一年有半。林长民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要汝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在伦敦,林徽因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
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以诗人的眼睛发现,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
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在生下儿子从诫后,她力争要与梁思成同行外出考察,在五六年时间里,林徽因的足迹遍及六七个省份。最为辉煌的一次考察,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日本人曾扬言,中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已不复存在,要看这样的建筑只有去日本的奈良。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志要找到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1937年初夏,梁思成、林徽因向五台山进发,山路狭窄崎岖,他们只好骑着骡子慢慢前行。后来连骡子也不肯走的时候,只得下来牵着它继续前行。步履蹒跚地走了两天,他们在黄昏中突然望见了夕阳下金光四射的宏伟殿宇,再近看翘起的飞檐,硕大的斗拱,还有柱头、门窗,处处都像唐朝工匠的高超手艺。野外考察古建筑的生活异常艰苦,常常要担心断餐,行路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而林徽因,一个身患肺结核的弱女子,却和男人一样,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显示出她的坚忍、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全体起立通过了国徽图案决议。在这庄严时刻,受邀出席大会的林徽因泪花簌簌。
(节选自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林徽因、梁思成对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考察历尽艰辛,其动力源于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小题2】从文中看,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
—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母亲何雪媛没有文化,林徽因的启蒙教育落在同住一起的大姑母身上。1916年,林徽因进了有名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该校教风谨严而得法,原本聪慧的林徽因受到了良好培育,日后出色的英语即起步于此,并早早萌生了文化意识。
1920年春天,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特意携林徽因同行,旅居伦敦一年有半。林长民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要汝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在伦敦,林徽因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
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以诗人的眼睛发现,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
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在生下儿子从诫后,她力争要与梁思成同行外出考察,在五六年时间里,林徽因的足迹遍及六七个省份。最为辉煌的一次考察,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日本人曾扬言,中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已不复存在,要看这样的建筑只有去日本的奈良。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志要找到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1937年初夏,梁思成、林徽因向五台山进发,山路狭窄崎岖,他们只好骑着骡子慢慢前行。后来连骡子也不肯走的时候,只得下来牵着它继续前行。步履蹒跚地走了两天,他们在黄昏中突然望见了夕阳下金光四射的宏伟殿宇,再近看翘起的飞檐,硕大的斗拱,还有柱头、门窗,处处都像唐朝工匠的高超手艺。野外考察古建筑的生活异常艰苦,常常要担心断餐,行路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而林徽因,一个身患肺结核的弱女子,却和男人一样,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显示出她的坚忍、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全体起立通过了国徽图案决议。在这庄严时刻,受邀出席大会的林徽因泪花簌簌。
(节选自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林长民携女同行可谓用心良苦,不仅希望她能拓宽视野,还希望她能増强改良社会的责任感。 |
B.伦敦之行让林徽因领悟了建筑的魅力,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也成就了她的艺术气质。 |
C.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建筑物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美。 |
D.林徽因虽是梁思成的妻子,但在建筑事业上她并不依赖于他,而是坚忍、执着地与他一起求索。 |
【小题2】从文中看,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
4.综合性学习- (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老百姓对诗词的热爱,激活了大家对儿时背的诗歌的记忆,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非常重要。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该节目主持人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材料三:复旦大学某教授认为,“传”与“承”要分开来看。所谓“传”,是指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非百分之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通过“承”来有所选择,去糟粕、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50字。
(3)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请结合文字和图案具体介绍该标志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老百姓对诗词的热爱,激活了大家对儿时背的诗歌的记忆,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非常重要。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该节目主持人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材料三:复旦大学某教授认为,“传”与“承”要分开来看。所谓“传”,是指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非百分之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通过“承”来有所选择,去糟粕、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50字。
(3)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请结合文字和图案具体介绍该标志的特点。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