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漂白/漂亮 燕子/燕然勒功 气冲斗牛/斗嘴怄气 |
B.背诵/踊跃 几乎/兀兀穷年 鞠躬尽瘁/憨态可掬 |
C.草率/几率 恶心/深恶痛绝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
D.洗澡/急躁 碗碟/喋喋不休 慷慨淋漓/糟糠之妻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炳烛夜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
B.卿言多务,孰若孤 若:比得上 |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
D.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3】语段(一)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小题4】你从语段(一)吕蒙身上和语段(二)晋平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小题1】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小题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小题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名著阅读- (共1题)
①祥子被大兵抓去(《骆驼祥子》) ②孙悟空被抓,炼就火眼金睛(《西游记》)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优秀人物、杰出人物对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学习完本单元后,七年级某班就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杰出人物”综合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人。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人及崇拜的理由。(不少于50字)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7.作文- (共1题)
(1)题目:了不起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比”是一个会意词,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有的比成绩,比品德;也有的比穿着,比享乐……在社会上,有的比创造,比贡献;也有的比地位,比权势……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羁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