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七校共同体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6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1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潺潺chán    糜子mí 晦暗huì    斡旋wò
B.行辈háng    眼眶kuāng    冗杂rǒng   锵然qiāng
C.凫水fú 羁绊jī 静穆mù 白羊肚dù
D.蓦然mò 欺侮wǔ 归省xǐng   骠勇piào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踊跃  振憾 脑畔  瞳仁
B.严竣  争讼 磅礴  恬静
C.偏僻  家眷 怅罔  渺远
D.缥缈  怠慢 撺掇  皎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B.这篇小说语言优美、人物形象丰满,美中不足的是情节一过高潮就戛然而止了。
C.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5.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国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诣太守(____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作者铺陈桃花源中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中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小题4】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 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小题1】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小题3】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小题4】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小题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名著阅读(共1题)

8.
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物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请选取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评价。
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柯察金: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这一切都可歌可泣。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将这则消息拟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新乡日报报道 记者从市渔政部门获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促进天然水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从4月1日12时起至6月30日12时止,对黄河干流新乡段、淇河新乡段实行为期3个月的全面禁渔。 
此次禁渔是按照河南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进行的。春季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产卵亲鱼不受侵扰,保证幼鱼快速生长,有效恢复渔业资源,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0.
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1)从小到大,书籍就像是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师长,你与书之间肯定发生了许多难忘的故事,请以“书籍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2)有同学把幸福附着于外貌、分数、家境……其实,所有的幸福都在自己的知觉中,你要学会察觉灵魂精确的异动。你可以开始在自己灵魂内部寻找幸福,这才是幸福真正藏匿的地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以上;④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