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2018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和煦的东风为大地带来了芊芊细草,为群山送去了殷红欲燃的杜鹃花,为我们和2035年订下了美好的契约……年轻的我们,快把青春充满电,锲而不舍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让2035年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
A. xǜ xiān yān qì
B. xù xiān yīn qiè
C. xǜ qiān yīn qì
D. xù qiān yān qiè
A. 瞻望青岛以海与天的相接为标识的天际线,给人以更多的浪漫与冥思暇想的空间。
B. 平度的新春花灯会可谓家喻户晓,晚上五彩班斓的灯光吸引了众多的市民驻足观赏。
C. 《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娴熟的演绎中领略诗词的无与伦比之美。
D. 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消蚀后慢慢形成的,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
A.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B.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A. 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实写,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汹涌浩荡的海水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B.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C.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李白)
②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③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杜甫)
④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晏殊)
⑥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⑦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艾青)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面条
⑴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就是面条。
⑵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⑶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⑷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⑸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⑹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⑺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面条普及与发展的原因简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
B. 面条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
C. 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
D. 人们赋予面条最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小题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⑴段运用设问的说明方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一句中的“可能”表约数,说明了古欧洲人有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人,但是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⑹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人们赋予面条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第⑺段“美味粘合剂”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小题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⑭“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
【小题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⑤“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
【小题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小题4】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与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5】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4.名著阅读- (共1题)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小题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 的《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 鲁迅 朝花夕拾 具体描写烈日下酷热的天气。B. 老舍 骆驼祥子 写拉车人的各种情况,从侧面表现天气的炎热。
C. 鲁迅 朝花夕拾 写动物的反应,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天气闷、热的特点。
D. 老舍 骆驼祥子 从多个角度具体描写烈日下酷热的天气。
【小题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B.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C. 这部作品描述了小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D.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5.课外阅读- (共1题)
羊祜(hù),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tián)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qǐ)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 去:离开。
B. 身不被甲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C. 尝欲夜出 尝:曾经。
D. 祜改容谢之 谢:道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郡将夏侯威异之
A.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C.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小题3】下列句子,与“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B.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C.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D.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观潮》 )
【小题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时,率领军队出兵南夏,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
B. 羊祜设计令吴罢石城守,这不仅使边境得以安宁,而且让军队有精力进行农业生产,使军队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
C. 羊祜每次和吴国人交战,都要预先约定日期,不采取埋伏或袭击的方式。
D. 陆抗与羊祜是战场上的对手,但在生病时,不顾众人劝说,服用羊祜送给他的药,后来因真心佩服羊祜而与他和解,结成朋友。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⑵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6.语言表达- (共2题)
据说,有一位英国女士,在读完《围城》之后,非常欣赏钱钟书,想要见他一面,当她打电话询问时,钱钟书是这样回答的: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这个回答拒人千里之外,又无法令人觉得尴尬,反而觉得此人当真幽默风趣。如何拒绝一件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又不会引人憎恶,实在是一门艺术。碰上类似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五一假期,你的好朋友执意要找你玩,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你确实没时间陪他玩。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 80 字以内。)-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