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3《植树的牧羊人》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16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kǎi)  帐(pēnɡ) 废(xū)   衣草(xūn)
B.达(liū)  呼(xiào) 征(yìng) 白树(huà)
C.微(báo)  急(zào)  穿(chuō) 山毛(jǔ)
D.劳(chóu) 塌(dān)  滚(tàng) 热腾(téng)
2.
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这样过了一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回答问题。
【小题1】战争结束后,“我”为什么又到普罗旺斯地区去了?
【小题2】曾经荒凉干旱的地方变得充满生气和富饶的原因是行么?
【小题3】“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作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本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重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对他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小题1】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小题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小题3】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小题4】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小题5】吴庭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中许多故事也与“树”相关,请阅读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这句话描写的是《西游记》中______(姓名)推倒人参果树的情景,后来,这棵树因______得以复活。

4.综合性学习(共3题)

7.
选词填空。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__(干渴 干旱 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______(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______(鲜艳 鲜亮 鲜嫩)薄荷。那些______(废弃 抛弃 作废)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______(探索 憧憬 探讨)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______(飘扬 飘荡 飘忽)。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汝州市有位耄耋老人——退休干部王二长,他“退而不休”,承包了千余亩荒滩,从“业余植树人”变为“职业植树人”,义务在该市蟒川镇滕店村燕子河滩种树,32年来,共计植树造林1060亩,铺就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在他的带领下,周边5个行政村2000多户农民都纷纷上山种树,绿化山林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曾经的荒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夏秋季节,桃、杏、梨、柿子、苹果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1)请为这则材料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
(2)材料中的“王二长”与课文中的“牧羊人”由什么相似之处?
9.
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大树的荫护。人类诞生于森林,绿化孕育了文明。为此,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寓意吗?请写出至少两点。

(2)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名同学在植树节前后种树,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20字以内)

5.作文(共1题)

10.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150字左右。

6.其他(共1题)

11.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______)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______)
(3)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