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139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8

1.选择题(共6题)

1.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踱步(dù)   煞有介事(shà)
B.桑椹(shèn) 撅着(juē)  踉踉跄跄(qiàng)
C.斑蝥(máo)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ún)
D.譬如(bì)   枉然(wǎng) 花团锦簇(cù)
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筛 腋下 猜想 废寝忘食
B.脑髓 走廊 秕谷 众目葵葵
C.确凿 锡泊 陌生 饥肠辘辘
D.狼呗 企盼 灌溉 威风凛凛
3.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5.
(题文)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C.林海音被称为香港“祖母级的人物”,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冬青树》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6.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2.句子默写(共1题)

7.
(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____,________,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题文)《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小题1】(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______
(2)温故而知新 _____
【小题2】(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3)“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小题4】(小题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则与文中哪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5.作文(共1题)

10.
(一)话题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光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岁月流光,我们在渐渐成长,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些陈旧的过往,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陪我们度过的所有,怎不令人怀念?
请以“怀念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
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
占比例
关注点及
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
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小题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小题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
例句: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雄伟,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