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留:留恋,舍不得。 目无全牛: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
B.恣睢:放纵,放任。 格物致知:探索事物的原理,以达到得到知识的目的。 |
C.忐忑:心神不定。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
D.荣膺: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
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按要求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小题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
【小题2】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小题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
A.《蒹葭》 | B.《将进酒》 |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小题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小题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绮丽( ) (2)和煦( ) (3)粗犷( ) (4)执拗( )
【小题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小题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小题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 | | | | | | |
【小题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绮丽( ) (2)和煦( ) (3)粗犷( ) (4)执拗( )
【小题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小题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6.
(2016福建福州中考)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的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统计表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的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统计表
国家 | 战争死亡人数 | 死亡人数占 总人口数百分比 |
中国 | 约18,000,000至20,000,000 | 约3.48%~3.86% |
朝鲜半岛 | 约378,000至483,000 | 约1.6%~2.06% |
菲律宾 | 约557,000至1,057,000 | 约3.48%~6.6% |
日本 | 约2,621,000至3,120,000 | 约3.67%~4.37% |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7.
〖大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7.- (共1题)
8.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题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小题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题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 句 | 学习态度和方法 |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A |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一心向学 |
乙文:B | 循序渐进 |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 C |
【小题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