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预测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11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6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脸颊(jiá) 黄晕(yùn)   酝酿(liánɡ)  威慑(niè)
B.尴尬 (ɡà)   树杈((chā)  霎时(shà)    援助(huán)
C.刹那(chà) 应和(hè)    梦寐(mèi)    贮蓄(zhù)
D.清冽(liè) 栅栏(zhà)   铭记(mǐnɡ)   枯涸(ɡ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洗耳恭听  鸦鹊无声  形影不离  呼朋引伴
B.蛛丝马迹  整装待发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不求甚解  繁花嫩叶  晃然大悟  自做主张
D.持之以恒  宽鸿大量  美不胜收  水波粼粼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地表明自己的见解。
C.辩论会上,他往往能够抓住要点,随机应变 ,击败对手。
D.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
4.
将下列句子连接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B.则是无信(守信、信用)
C.去后乃至(才)D.太丘舍去(走)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是一种“无礼”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说说你的看法。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③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④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⑤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⑦“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⑧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⑨“我知道,爸爸。”
⑩“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⑾“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⒁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⒂“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⒃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⒄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⒅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⒆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⒇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21)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2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23)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24)爸爸的花儿落了
(25)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选自林海音《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删节
【小题1】请概括选文12段-25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选文12段中划横线句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小题3】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请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题4】选文24段的划横线句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意双关,请你写出它的实指含义和象征含义。
【小题5】选文末段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真的长大?
8.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拉刷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吗?为什么?
(1)母亲进来了,(站)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期待)般的神色。
【小题2】找出选文中的两句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小题4】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小题5】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5.语言表达(共1题)

9.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2)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咏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