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2.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
4.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 |
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 |
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 |
2.诗歌鉴赏- (共4题)
5.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小题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小题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
满城飞絮辊①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小题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
满城飞絮辊①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小题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7.
【小题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8.
【小题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③青帘:指酒旗。
【小题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小题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4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