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
B.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
2.
(题文)(2017年中考广东卷)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它没有pó suō(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2)大凡已成为我们的bǐng fù( )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3)我以yà miáo zhù zhǎng ( )的心情,巴不得她长得快,长得茂绿。
(4)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fú xiǎng lián piān ( ),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
(1)它没有pó suō(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2)大凡已成为我们的bǐng fù( )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3)我以yà miáo zhù zhǎng ( )的心情,巴不得她长得快,长得茂绿。
(4)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fú xiǎng lián piān ( ),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小题1】【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小题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小题5】【小题6】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小题1】【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小题5】【小题6】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5.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且焉置土石( )(2)始龀,跳往助之( )(3)其如土石何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选择对全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B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C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D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不同意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且焉置土石( )(2)始龀,跳往助之( )(3)其如土石何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选择对全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B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C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D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不同意移山。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魂兮归来
①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②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③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④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⑤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⑥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⑦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⑧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⑨魂兮,归来。
⑩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吃着麦当劳长大的年轻人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⑪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小题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3】第⑩段中写年轻志愿者马骅和昆曲在大学校园里引起轰动有什么作用?请你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魂兮归来
①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②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③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④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⑤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⑥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⑦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⑧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⑨魂兮,归来。
⑩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吃着麦当劳长大的年轻人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⑪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小题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青春文学和通俗歌曲会让青少年一代逃避现实,并抑制其心智成长。 |
B.一个能忍受物质生活贫困的人,就必定能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 |
C.在精神信仰出现断层的现阶段,我们无一遗漏地成为失去魂魄的迷惘的一代人。 |
D.在精神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不要急于在忙碌而又浮躁的外部社会生活里寻找,而是应该回归内心,反求诸己。 |
A.本文中心论点是呼唤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回归。 |
B.开头段用自然界“无核的果实”和“没有米粒的稻穗”作为事实论据引出下文论题,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C.第⑦段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个人层面延伸到国家角度论述精神信仰缺失的影响。 |
D.本文语言朴实凝练,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写作的时候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