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不孚众望,把它的成果医学化,已在医学方面为人类造福。 |
B.DNA 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症下药。 |
C.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使我们的生物资源流失,将会使生物产业失去源头与上游,建立的生物技术也会成为无米之炊。 |
D.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世界杯比赛,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动人风采。 |
B.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
C.北京市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
D.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 |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又安敢毒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加横线的两个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
B.“今齐/地方/千里”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句中“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D.“何陋之有”“其如土石何”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 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神弗福也
(3)而齐不听 (4)苏秦谓齐王曰
【小题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小题3】阅读【甲】 【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 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神弗福也
(3)而齐不听 (4)苏秦谓齐王曰
【小题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小题3】阅读【甲】 【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小题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小题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4.名著阅读- (共1题)
7.
补充填写下列句子。
(1)牙璋辞凤阙, 。(杨炯《从军行》)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10)“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光耀千古。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 ”,其忘我为人的精神被人们赞叹;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令人折服;文天祥以死明志,他的豪言壮语 “ , ”更是千古传诵。
(1)牙璋辞凤阙, 。(杨炯《从军行》)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10)“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光耀千古。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 ”,其忘我为人的精神被人们赞叹;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令人折服;文天祥以死明志,他的豪言壮语 “ , ”更是千古传诵。
5.作文- (共1题)
6.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