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市宁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66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悟(xǐng) 狭(yì) 丘(hè)    精竭虑(dān)
B.孤(pì)  职(xùn)    执(ào)    然失色(àn)
C.斑(lán)  桑(zǐ) 阿(yú)    苦心孤(yì)
D.立(chù) 蕾(bèi)   色(jué)    重峦叠(zhàng)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使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一拨,年轻斑羚一拨。
B.“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航道上翻沉后,公安、航道、海事等社会船舶陆续抵达开展搜救。
C.今年四川企业“走出去”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投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就约占40%左右。
D.是否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是能不能做到造型轻巧、色彩协调、绘画富有诗意的前提。
4.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分明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的构图;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河流点染于大漠;有画的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有画的色彩:黄的沙、青灰的烟、橘红的夕阳、白的河水。实乃“诗中有画”。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和主观感受,以春天之梨花喻秋冬之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秋天天气之“异”——极其寒冷,如同“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连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是作者将游子沦落之情寄托于九种看似孤立的景物之中,用有形之物来表现无形之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5.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北京胡同的背后》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胡同的背后    李国文
⑴树木会老,人会死,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
⑵会有那么一个早晨,北京人猛然间发现,最后一条胡同死了。那真是令人伤感,而又 无可奈何的事!
⑶是一部无可辩驳的凝固的近代史,是数百年京城人文概貌的缩影,就这样迅速地被现 代化的高楼大厦和那些单调无味的火柴盒所蚕食,所吞噬,难免令人惋惜。 
⑷但我也不赞成有的人,对于古都,恨不能连几间破房烂庙、几处断垣残壁,也不许挪 动,一律要求原封不动。如果这样恋旧的话,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搬到周口店原始人居住 过的洞穴里呢,那才能够真正发思古之幽情呢! 
⑸说到底,北京那些胡同,不过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物罢了,早晚总是要死的。夏商 周的房子,谁见过?汉唐盛世的房子,谁住过?那么,元明清的胡同,随着那个时代的终止 而终止,好像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痛苦的事情。 
⑹但是,我觉得同住在一条胡同里,那些天天碰头见面的左邻右舍,他们之间的亲切友 善,地道的老北京人的礼数客套,那种一张口为“您”而不是“你”的、或许称之为“温良恭俭让”的与人为善的人文精神,如果也随着胡同之死而死的话,那就太可惜了。现在搬进 单元楼里住着的各家各户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是过去住在胡同里的 人家,绝不会产生的。给一张微笑的脸,与淡漠的一瞥,留在对方心扉里的印象,冷暖是大 不相同的。没有温馨,没有友爱,这世界是不堪设想的。 
⑺于是,我想起如今再也找不到的西风斜阳、衰草枯树的前门以西,古城墙下的那条顺 城街了。那时,隔着城墙,便是与前门火车站相毗邻的西货站。半夜里,常有一列列货车从 广安门开过来,然后,就有卸车的动静,就有空车相撞的声响,就有低沉短促的汽笛声,从 城墙那边传过来。那时,冬天是很冷的,而且,风也很大,从城墙下那条顺城街边胡同里钻 出来的人,都用围脖和口罩把脸捂得严严实实的。夜里,街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胡同里, 更是像打扫过一样清净。那时,我从流放的外地回家来,只有那么一班慢车,而且总是在城 市的末班车收了以后的深夜到达。通常是这样:我背着行囊,顺着城墙,在昏黄的路灯下, 摸进这条细小的“此巷不通行”的胡同,敲开一座小院的那并不严实的门。  
⑻这是北京城里最短的几条胡同之一,长不过十数米,有一处矮趴趴的小院,在那结不 了几粒枣的瘦树下,有一扇不拒绝我的门。 
⑼“姨妈!没车了,回不去郊区的家,只好来打扰您啦!”
⑽“那有什么?快放下行李,没关系的,您就在这儿委屈一宿吧!” 
⑾其实她是我同学的姨妈,她也知道我当时是一个类似囚犯的人,在那个岁月里, 许多人的脸都对我绷紧着,但她不这样。她立刻捅开了煤球炉子,给我烧水,给我热吃的, 一个劲儿地宽慰我:“没事的,不会有麻烦的,我们这儿街坊邻居,大家都挺好的,您放心 吧!” 
⑿第二天清晨,离开那小院、那胡同时,那些大概可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蹬三轮 的,烧锅炉的,或许还有在工厂里做工的,机关里做事的,都客客气气地招呼:“来看姨妈 的吗?不多坐会儿?”我谢了他们,去赶早班车。 
⒀“下回火车要晚点的话,你可别忘了到家来!”快走出那胡同了,姨妈还在身后 叮嘱着。 
⒁后来,先是填平了正阳门前那条护城河,不久,又扒了城墙,接着,拆了西站和 铁路,顺城街和那条无名小胡同,就像血管暴露在体外,很快从城市地图上消失了。姨妈也 拆迁到了郊区,直到故去,还惦着那个无名小胡同里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和彼此间温馨友善 的氛围。 
⒂回想起来,我们以往的全部行为中,姑且不论其对或者错,有一点是最不可取的: 在扬弃什么的时候,总是一古脑儿否定;连不应该否定的,甚至极可珍贵的东西,也当作垃 圾给粪除了。我真心希望,也许有一天,胡同真的没了,但北京胡同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 切、良善、和蔼、信任,还能留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话,也许比那些古旧的建筑物,对于中国 要更有价值些。
【小题1】对北京胡同的消逝,作者在第⑵⑶段中写道“令人感伤”“令人惋惜”,第⑸段又说“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痛苦的事情”,这是否自相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顺城街和那条无名小胡同,就像血管暴露在体外,很快从城市地图上消失了。
【小题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两项( )( )
A.文章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由树木、人的老死引出胡同消逝的不可避免。
B.第⑹段将胡同中左邻右舍的友善和现在单元楼中居民的隔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温馨友爱的呼吁。
C.第⑺段画线句中的“钻”字,形象地写出了在这天冷风大的冬日,从胡同出来的人们的顽强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D.第⑻段突出无名胡同和小院的普通,为下文描写这些平凡人的友善做铺垫。
E. 第⑿段写蹬三轮的、烧锅炉的、做工的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对我打招呼,显得啰嗦,可以删掉,这样使行文更为简洁自然。
【小题4】【链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本文结尾与鲁迅的《故乡》结尾都提到“希望”,试比较两者的异同。
7.
阅读《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小题1】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小题2】下面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缠结是指测量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并发生相应变化的神奇连接。
B.经典信息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量子信息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C.隐形传态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并传送到接收地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完美的复制品。
D.量子隐形传态的新方案,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
【小题3】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3.课内阅读(共1题)

8.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小题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4.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3.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