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沁园春·雪》选自《***诗词集》,“沁园春·雪”是词牌名。 |
B.《藤野先生》《故乡》都是现代作家鲁迅写的短篇小说。 |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上阕中一个“_______”字为全词定下豪放的基调。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突出打猎大军席卷山岗的宏大气势。 |
B.“亲射虎,看孙郎”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打猎时的英勇形象。 |
C.“酒酣胸胆尚开张”描写的是打猎之后畅饮的场面,由此自然转入下文雄心壮志的抒发。 |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词人以魏尚自比,直接表达了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的愿望。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 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 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 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 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 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 |
C.绣谢曰/长跪而谢之 |
D.公问其故/故不为苟得也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C.策之不以其道 |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曹 公 攻 将 军 无 失 策 力 未 尽 而 退 必 国 内 有 故。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小题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小题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
【小题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
C.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小题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
5.综合性学习- (共2题)
上海振华重工研发制造的1.2万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被命名为“振华30号”, 甲 (A.理所当然 B.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可谓业界大名鼎 ① (A.dǐng B.díng)鼎的明星,经常活跃在重大工程的现场。今年4月,在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后合 ② (A.拢 B.龙)中,“振华30号”精彩亮相,顺利将6000吨重的“最终接头”进行水下吊装,为保障工程进度立下了 乙 (A.汗马功劳 B.劳苦功高)。它带DP2动力定位功能,作业行动更加精准自如。“振华30号”无疑是海工装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将继续支撑中国和国际打捞救助向深海延伸。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根据②处选择正确汉字。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辞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如下: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 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 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辞海》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材料二) 有不少科幻迷将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未来技术、未来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小说;软科幻则是将自然科学作为故事背景,其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科幻小说。 2015 年 8 月,我国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 73 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美国作家乔治•马丁说:“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科学元素,《三体》应该是你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喜欢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话。中国背景很令人着迷,而且小说很干净、紧凑。”
(材料三)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1)阅读材料一,你可以发现:《辞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都将“_________”、“_________”和“小说” 作为定义“科幻小说”的关键要素。(每个空格填一个序号)
A、科学 B、哲学 C、物理学 D、幻想 E、真实 F、逻辑
(2)阅读材料二,依据乔治·马丁的发言,你认为《三体》会被读者归为_________小说。(填序号)
A、硬科幻 B、软科幻
(3)阅读材料三,分析将这段文字视作科幻小说的理由。
①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据此,将这段文字视作小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②结合材料一,将这篇小说看作“科幻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