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西南宁市第26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4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5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风格千篇一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请完整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2)  ,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3)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6)杜甫在《羌村三首》(之三)中,书写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的是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俨然
B.故有所不辟也/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C.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使外将兵
D.死亦我所/力其不出于身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B.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无法家拂士
C.行道人弗受/子墨子闻
D.宫室之美/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小题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B.第二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小题4】把第Ⅰ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2013年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清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同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发生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的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着高度变化,分布也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雾霾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的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作用也不容小觑。美国考古学家应用遥感技术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隋、明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______________等方面广泛应用。

【小题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的内容补充完整。
【小题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2)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小题3】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
【小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琢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