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43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3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对语病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眼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亮相鮀城,丰富了水果市场,独特的形状色泽和口感吸引了许多顾客尝鲜的欲望。 (将“吸引”改成“勾起”)
B.李光耀时代终将会随着李光耀先生的离去而结束,如何在未来新的环境下发展和继承李光耀的治国思想,这是留给新加坡的挑战。(将“发展”与“继承”互换位置)
C.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在“依法打击”后加“犯罪行为”)
D.汕头市疾控中心称,目前已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并成立疫情处理队伍,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环境监测与消毒管理,防止H7N9病毒不再扩散。(删去“不再”)

2.句子默写(共1题)

2.
古诗文默写(10分)
①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绘大江日出的壮美意境中,形象地昭示出新、旧事物更替的客观辩证之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填空)
⑤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惹思。(3分)
(1) 故有所不辟也(    ) (2) 所识穷乏者我欤( ) (3) 为身死而不受(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头以生活常理设喻,自然引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论点。
B贤者高于一般人的地方,正在于他们“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在生死关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从反面论证了失去“本心”的人可悲可耻。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小题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小题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5.语言表达(共1题)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精彩的名著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  ;《童年》艰辛屈辱的成长记忆,百味杂陈,让我们心潮起伏……

6.作文(共1题)

6.
有人说,这个世界不缺少明星,只缺少舞台。其实,你的舞台一直在你的脚下,你的身边。请以《这就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