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
B.山区的孩子想读书却没有校舍、书本,他们与我们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 |
C.王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
D.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古诗文名句积累。
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②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
③有时我常常想:它的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④陶渊明《饮酒》中展示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及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⑤《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大山可以移除的原因是 , 。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雄浑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②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
③有时我常常想:它的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④陶渊明《饮酒》中展示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及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⑤《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大山可以移除的原因是 , 。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雄浑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小题1】请你说说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理解。
【小题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小题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小题1】请你说说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理解。
【小题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小题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列文言文。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公将鼓之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④今日是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用/划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限2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小题4】甲乙两文都记述了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请分析两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异同。
【小题5】学以致用才能有所收获,请问你从上述两个人物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公将鼓之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④今日是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用/划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限2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小题4】甲乙两文都记述了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请分析两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异同。
【小题5】学以致用才能有所收获,请问你从上述两个人物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5.名著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父亲却要我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