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鞭笞(chī) 留滞(zhì) |
B.襁(qiáng )褓 田圃(pú ) 亵(xiè)渎 咨诹(zōu) |
C.忿恚(fèn)(huì) 禁锢(gù) 莽莽(mǎng ) 喑哑(yīn) |
D.丝缕(lǚ) 深邃(suì) 静谧 (mì) 存恤(xù) |
2.
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
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量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造成阅读能力低下,得不偿失。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
C.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
D.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取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5) ,载不动许多愁 。 ( 李清照(《武陵春》)
(6)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
(7)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8)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5) ,载不动许多愁 。 ( 李清照(《武陵春》)
(6)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
(7)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8)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小题2】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 作用。
【小题3】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小题2】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 作用。
【小题3】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
B.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加横线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
【小题3】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5】起义的导火索是: 。
【小题6】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死即举大名耳”,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名言.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加横线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逃亡)亦死 |
B.楚人怜(可怜)之 |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
D.宜多应(响应)者 |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 B.举:举大汁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C.等: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 | D.数:扶苏以数涑故 数有功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 |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
(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5】起义的导火索是: 。
【小题6】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死即举大名耳”,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名言.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