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滑稽(jī) 啜泣(chuò) 砭骨(biān) 气冲斗牛(dòu) |
B.寒噤(jìn) 尴尬(ɡà) 扶掖(yè) 龙吟凤哕(suì) |
C.媲美(bì) 诘责(jié) 酝酿(yùn) 鳞次栉比(jiē) |
D.哂笑(shěn) 恻隐(cè) 汲取(jí) 万恶不赦(shè) |
A.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
B.他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
C.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
D.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
A.《老人与海》多次描写鲨鱼的凶猛,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展示圣地亚哥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地衬托了他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
B.“他个头长得高,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色。到了严冬,他总戴着一个白口罩,是油麻地小学男孩子中唯一的一个。”这段话描写的是《草房子》中的桑桑。 |
C.《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
D.《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刻画了周瑜机智多谋的形象。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③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④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
⑤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阐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①忽报侬,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草被风吹过的可爱景象。②披襟:敞开衣襟。
【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句的妙处。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 曦:太阳 |
B.沿溯阻绝 沿:逆流而上 |
C.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
D.良多趣味 良:确实,实在 |
A.不以疾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B.春冬之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
C.则素湍绿潭 入则无法家拂士 |
D.飞漱其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
A.文章第①段以生动简练的笔墨描写三峡之山,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文章第③段描写春冬景色时,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C.文章第②③④段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分别描写了三峡之水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
D.文章语言凝练,“清荣峻茂”四字再现了三峡的“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再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老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删改)
【小题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事件 | 作者感情 |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 B______ |
A______ | 痛心 |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 C______ |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请结合语境,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对选文②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
(2)请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
改句:一片片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小叶绘了开来。
【小题3】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③段又说“一腔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题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
①前段时间,大明湖遐园一处树洞内惊现神秘武功图,图中人物惟妙惟肖,一招一式炉火纯青。图中所示的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如今,当我们漫步西门桥边、护城河畔、街头花园,也会随处可见太极爱好者那沉着淡定、矫龙游凤的身影。
②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600多年前,精通家传长拳的陈卜教子孙习武防身,其九世孙陈王廷,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参考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采百家之长,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③自陈王廷之后的300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十四世孙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永年县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目前,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④明代先贤王宗岳曾在《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这里的“长拳”说的就是太极拳。太极拳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意蕴连绵。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⑤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染。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理中有这样的记载——“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济,方为太极”,这体现了阴阳相消相长、相辅相成的道理,使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协调,实现“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太极拳道法自然,习练时可以让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⑥千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这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拳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极拳的。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目前,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题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明代先贤王宗岳曾在《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
6.语言表达- (共1题)
妈妈:“晓宇,不要再跟班上的航航来往了,他成绩还不如你;你要跟成绩好的人多交往,那样对你学习有帮助。”
晓宇:“ 。”
7.综合性学习- (共2题)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