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B.爷爷常常给我们讲抗法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
D.看着3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
B.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 |
C.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劳动,这最后一天劳动是最紧张的一天。 |
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②④③⑤① | B.②⑤③④① | C.①②⑤③④ | D.①②④⑤③ |
4.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类型 | 数量 | 比重 |
哲学社会科学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56种 | 11% |
杂录 | 38种 | 7% |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2.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路有此寄
李白
杨花满尽子规帝,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小题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小题1】(小题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分)
【小题2】(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分)
【小题3】(小题3)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
【小题4】(小题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小题1】(小题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分)
【小题2】(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分)
【小题3】(小题3)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
【小题4】(小题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
4.课内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2)名之者谁名:
(3)云归而岩穴暝归:
(4)佳木秀而繁阴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2)名之者谁名:
(3)云归而岩穴暝归:
(4)佳木秀而繁阴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小题4】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