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968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3/8/16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香港维多利亚港口展出的“大黄鸭”勾起了芸芸众生们的童年怀旧情结,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内地游客还专程赶往维港一睹“大黄鸭”的风采。
B.最近,央视现场直播了新疆鄯善地区的海市蜃楼奇观,茫茫沙漠中忽然出现了绿树成阴、河流清澈的景象,转瞬之间又戛然而止,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C.自安倍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鼓励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企图修改和平宪法……这些行径之卑劣比起他的某些前任来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D.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不少评论家反复研读他的作品,认真筛选,断章取义,力求用最新鲜最精华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2.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

3.

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    )

4.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稼轩词编年笺注》——文天祥——宋代
B.《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孔乙己》——《呐喊》——鲁迅——现代
D.《丑小鸭》——童话——安徒生——丹麦
5.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6.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7.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兴趣与人生
冯友兰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做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我们亦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亦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的。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若打破这些,就取消了社会的存在。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亦不能存在,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道家以为,无为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亦是不错的。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可以完全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所感兴趣的事。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而实在是他对于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有很大的兴趣。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各得其所”,真是再好没有的。或者可以问: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道家于此可答:绝不会如此。有许多人对于蒙头大睡不感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反以为苦。这些人如没有事做,反觉烦闷。所以有些人要“消闲”。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需设法找点事做,将闲消去。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有些事显然是不容易使人感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在社会里,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做些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事。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兴趣,但亦必须做之。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皆感兴趣的。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是不可行的。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摘自《读者》2013年第l0期)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的游戏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部分,人的理想生活,就应是这种快乐的生活。
B.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C.每个人都要对赖以生存的社会负责,所以都要做些可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做的事。
D.个人的兴趣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家理论的一项是
A.人都是生活在某种社会中的,若没有社会,人就无法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
B.人在社会中生活,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不能完全拥有快乐的生活。
C.如果没有社会制度,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就都能快乐的生活,所以应取消社会制度。
D.人皆有兴趣但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天下事皆有人做。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兴趣与人生的话题,从小孩子的游戏引出道家对理想生活的认识。分析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自己关于兴趣与人生的看法。
B.文章大体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先论述人的兴趣的特点及种类,后半部分集中阐述人生的意义以及与兴趣的关系,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在白话中自然融入一些文言词语,简洁明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读者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D.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有破有立,运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正确认识人生、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3.课内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皆以美于徐公
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往来而不绝者天柱折,地维绝
D.醒能述以文者
【小题2】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文(共1题)

10.
写作。
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我们好像不在乎,其实挺在乎;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在乎,其实并不在乎。在乎与不在乎,其实都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我在乎”还是“其实我不在乎”,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要少于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其他(共1题)

11.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雪后的月夜,天地银银的,这应该称作为白夜。 ,也是一层的白。那远处的积雪, ,多么精致。天上地上,整个的融成了白白银银的世界。
A.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树林间的积雪柴垛上的积雪
B.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柴垛上的积雪树林间的积雪
C.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柴垛上的积雪树林间的积雪
D.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树林间的积雪柴垛上的积雪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