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949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5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茂盛) 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醉(就)
B.林(雾气) 佳木(茂盛、繁茂)   醉翁之(情趣)
C.明(暗)  岩穴(昏暗) 之酒(寄托)
D.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2.
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
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负者歌于途
C.多会于此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字词书写(共1题)

6.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____)环(____)明(____)伛偻(____)筹(____)林(____)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题文)(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杂然而前者(______)
⑵宴之乐(______)
⑶有风飒然而者(______)
⑷庶人得共之(______)
【小题2】(小题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小题3】(小题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8.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游泳(____)
(2)佳木而繁阴(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小题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4.课内阅读(共1题)

9.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5.语言表达(共1题)

10.
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____)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____)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