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芜湖二十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92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5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小题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者马: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不知马”具体表现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小题5】文中“呜呼”一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其他(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昏下的小镇坐落在河的两岸,错落有致的房子,粉墙dài瓦,里面的梁柱已被岁月熏得发黑,让人觉得周庄犹如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袖着手悠然地守在这流淌千年不息的水边,淡定地、慈xiáng地等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水乡小镇游人如织,丝毫没有“牢落暮霭初收”之景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ài(______)瓦   慈xiáng(______)   暮(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游人如织”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
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
(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我拟的辩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槽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B】而像_____的追求仁义,_____的崇尚自然,_____的主张兼爱非攻,____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C】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一词删去。
②【B】处横线上应依次填上_______(填序号)([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③【C】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