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门槛(kǎn) 糟糕(zāo) 取缔(dì) 妇孺皆知(rú) |
B.惶恐(huáng) 滞笨(zhì) 愧怍(kuì) 至死不懈(xiè) |
C.粗拙(zhuō) 震悚(shǒng) 书斋(zhāi) 慷慨淋漓(kǎi) |
D.污秽(huì) 狂澜(lán) 字帖(tiè) 心不在焉(yān) |
A.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言外之意,你们家有地位。 |
B.为了这次考试,他足不出户,目不窥园,手不释卷,真是辛苦不堪。 |
C.面对困难,只要我们锋芒毕露,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
D.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我市交警部门集中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 |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
C.一百年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
A.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
C.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
D.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但:只是) |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
C.尔安敢轻吾射(射:射箭) | D.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勺子) |
A.尝射于家圃 于我如浮云 |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
C.但微颔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A.陈康肃的公公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成对的,公公也因此自夸。 |
B.陈康肃的公公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人,陈康肃也凭借这一点自夸。 |
C.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感到很矜持。 |
D.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
A.文章开头写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 |
B.卖油翁对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却只“微颔之”,在读者心中引起悬念,也就自然的引出了下文。 |
C.“康肃笑而遣之”,康肃的“笑”既有自我解嘲,也有对卖油翁的嘲笑。 |
D.本文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 |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③,身缘④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⑤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练:白色熟绢。④缘:攀援。⑤张辽:曹军将领。
【小题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 必历日乃成 |
B.为士卒先 自以为大有所益 |
C.全胜之道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D.且吾乘雨水以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1)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2)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
【小题3】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 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 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 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小题1】第二段中“惊愕”一词表现了妈妈怎样的心理?
【小题2】在家里,每当听到妈妈喊“我”小名时,“我”有什么感觉?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小题3】在“车站送别”部分,作者运用 描写、 描写和 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
梯 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小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你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题2】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 → _________ → _________→ 笑
【小题3】文中划横线处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
(1)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2)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小题4】文末说“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 ,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小题5】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
4.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