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隶(lì) 槽枥(cáo) 食不饱(shí) |
B.祗辱于(rǔ) 尽粟(sù) 一石(shí) |
C.骈死(pián) 其真无马邪(yé) 不以千里称也(chèn) |
D.食马者(sì) 才美不外见(jiàn) 策之不以其道(cè)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3】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将人才比做“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小题5】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 B.以丛草为林 | C.以至鸟兽木石 | D.不以善小而不为 |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3】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将人才比做“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小题5】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马。 |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6.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
《朝野佥载》)
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才美不外见
②执策而临之
③鬃曳地
④饲以钟乳
【小题2】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帝得之甚喜。
【小题4】简答题。
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

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才美不外见
②执策而临之
③鬃曳地
④饲以钟乳
【小题2】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
B.唐太宗敕天下访之 |
C.辍耕之垄上 |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帝得之甚喜。
【小题4】简答题。
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3.名著阅读- (共1题)
7.
《马说》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4.作文- (共1题)
8.
材料作文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__(阅读、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__(阅读、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