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都德)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 的巴黎。 |
B.春晚演小品的赵本山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
C.《童年》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D.每逢朝读,大家都放开喉咙读书,真是人声鼎沸。 |
3.
下面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
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 雕,奔驰的鹿群…… |
D.王老师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茂密而竖立的短发,直挺挺的鼻子,就像法国作家左拉。 |
4.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C.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所有同学的眼睛都集中在黑板上。 |
D.我们要努力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6.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标高。 |
D.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
2.对比阅读- (共1题)
10.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 )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 )
(3)及为郢州 (_________ ) (4)母恐其以劳生疾 (________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小题5】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
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
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1)及鲁肃过寻阳(
(3)及为郢州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小题3】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小题5】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