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84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6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zh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与轻风流水应和(hè)着。
C.夏天的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kuàng)。
D.后来发生了分歧(qí)。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他咄咄逼人的话语让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C.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D.街道布满了花朵以迎接王室成员莅临。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是勇气,二是智慧。
B.国家出台严厉的“国八条”楼市调控措施,是因为楼价问题突出的原因。
C.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D.在这秋日的蒙蒙细雨中,使重庆七中校园平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
4.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C.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
D.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②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蹚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头发糊弄我。”

⑪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⑫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⑬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简默作,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括号里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瞥见白发)—(______)—(_______)—(掉光头发)—(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
【小题4】“我”和弟弟的“秘密”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紧扣文章的最后三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

3.课内阅读(共1题)

6.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 ②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 委: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小题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4.语言表达(共2题)

7.
请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敬词或者谦辞。
①__________: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②___________: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③___________:称对方的见解。
④___________:谦称自己的家。
8.
仿照划线句子,补写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重庆七中初2019级某班相应学校号召,举行相关纪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你作为该班的小记者,要对居住于学林雅园的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爷爷进行采访,你将对他提一个问题,你会这样问:
  

6.作文(共1题)

10.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2)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却又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的成长,让我们难忘。
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