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在作者蒲松龄笔下,狐却成了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幻化为人,与痴情书生演绎出一段段缠绵的恋情 |
B.《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和狂人、阿Q、阿长、范爱农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亡史,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
2.对比阅读- (共1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觥筹交错 觥:酒杯 |
B.树林阴翳 翳:遮盖 |
C.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遗留 |
D.荫长松,藉丰草 藉:枕、垫或踩踏 |
A.杂然而前陈者 顾力不可得而止者 |
B.颓然乎其间者 其如土石何 |
C.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 |
D.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A.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与民同乐”,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山林之乐”。 |
B.因为李侯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所以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 |
C.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
D.甲文“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