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咫尺(zhǐ) 蓬蒿(ɡāo) 相形见绌(chù ) |
B.吞噬(shì) 迷惘(mǎnɡ ) 即物起兴(xīnɡ) |
C.沼泽(zhǎo) 缄默(jiān ) 如法炮制(páo ) |
D.哂笑(shěnɡ) 家醅(pēi ) 看风使舵(Duò ) |
2.
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他的研究和评价。 |
B.林书豪风靡美国NBA球坛,同为黄皮肤的我与有荣焉。 |
C.你别听他道听途说,事实真相并非如此。 |
D.他总是妄自菲薄,目空一切,最终让大家对他敬而远之。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非洲埃博拉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刻进行了对外救援行动。 |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
C.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
4.
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③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③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A.②③①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①②④ | D.②③④① |
2.句子默写- (共1题)
8.
古诗文理解与默写
①《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⑧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①《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⑧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
B.见: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
C.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麦田浅鬣寸许 |
A.以: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
B.之: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
C.而: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
D.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0.
说明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 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2012年第4期,有改动)
【小题1】以下概括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 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2012年第4期,有改动)
【小题1】以下概括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
A.说“恐惧” |
B.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
C.生活中的恐惧 |
D.恐惧的分类及由来 |
A.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
B.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C.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
A.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
B.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
C.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
D.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
A.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 |
B.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
C.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 |
D.恐惧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 |
5.课内阅读- (共1题)
11.
(1)增其旧制____________
(2)薄暮冥冥____________
(3)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
(4)忧谗畏讥____________
(5)微斯人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小题4】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增其旧制
(2)薄暮冥冥
(3)则有去国怀乡
(4)忧谗畏讥
(5)微斯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小题3】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小题4】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