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2】古诗文常常借助声音表情达意。这首词就巧妙地运用了声音来表现边地军旅生活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阅读这首词,有的人读出了“豪壮”之情,有的人读出了“悲壮”之感,你读出了其中的哪一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说明。【小题2】古诗文常常借助声音表情达意。这首词就巧妙地运用了声音来表现边地军旅生活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小题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释: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丁酉指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小题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
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
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