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4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舍弃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C.未若柳絮因.风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朝廷)   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贬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表示年已二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小孩)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家乡)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五日)

2.字词书写(共1题)

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唐朝诗人来说,lǚ    行是一种时尚。他们喜欢骑着一头毛驴,走走停停,看天 地也看山水,看生活也看自己。他们行走在广阔的时空里,观察草长.  莺飞,欣赏土 肥地美。每一个春雨过后的清晨,每一次 yì  站古道的启程,每一段重逢的喜悦与离别的酸楚,都深深地刻印在唐朝诗人的诗行中,给人们呈   ①   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1)加点字“长”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
A.cháng    B.zhǎng
(2)填入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现   B.献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ǚ________行   yì________站

3.诗歌鉴赏(共1题)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①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③边,路转溪头忽见④。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②别枝惊鹊:惊动喜 鹊飞离树枝。③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④见:同‚现‛,显现,出现。
【小题1】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
“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 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②闻之,且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 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③在前, 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 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 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有删节)
【注释】:①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②蕃:我国古代对西域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③鸾舆:天子所乘之车。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若 陛 下 惠 及 四 海 则 不 求 自 至 求 而 得 之 不 足 贵 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    ________   (2)历诸国市.马    _________
(3)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    ________   (4)太宗遽令止.之    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小题4】选文赞美了汉文帝的“高行”,同时还提到了另外两个人的“高行”。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能体现他们的“高行”之事。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风的故事
(英)莫汉·库马
男孩儿侧着头,凝神聆听着风的声音,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十分轻微地点点头,仿佛 同意风儿的话。
黄昏降临了,橘红色的夕阳给男孩儿的脸涂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公园里的人几乎都走了。
秋叶在晚霞的映衬下,如火燃烧般的壮观。池塘看上去宛若一泓金水。有两只鸭子摇摇晃晃 地走向池塘,趟入水中。它们驶过涟漪荡漾的水面,俨然公海上两只金色的帆船。
男孩儿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两条腿快乐地来回荡着。他不知道爸爸是否也听到了风的声 音,于是扭头看身边的父亲。
父亲的脸上没有光辉,眼睛没有看到池塘,耳朵也听不到风的声音。他正注视着手提电 脑那闪烁的屏幕,吃力地思考着屏幕上的数字。他皱着眉,双唇紧紧抿成一条线。他烦躁地 看一眼腕上的手表。还有一个小时,他就可以将男孩儿送回前妻那儿了。下周就要开董事会了,这些材料必须准备好。
男孩儿用力拽拽父亲的衣袖。‚你听到风儿说话了吗?男孩儿悄悄地问。父亲摇摇头, 手指继续敲击键盘。
太阳的光芒越发灿烂,整个池塘在闪烁。池中的鸭子就像刚从神话世界回来似的,美丽 而神圣。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掠过,飞到池塘的一边,伸出尖尖的小嘴喝水。它看到了男孩儿, 晃晃头打招呼。男孩儿高兴地笑了,微风抚爱着他的脸,拨弄着他长长的睫毛。
爸爸!
父亲叹了口气,注意力从屏幕上移开:没有,她没对我说。
不对,她对谁都说。
父亲有些尴尬地关上电脑,伸手捋捋男孩儿的头发,疲惫地笑着说:‚是吗?那她说了
些什么?
她说你错过了看落日。
噢,是的。父亲舒展了一下疲惫的双臂。他听到脖子上的关节嘎吱作响。我没听到她说话,我在工作。
男孩儿笑了:对,风儿是这样说的,她说你太忙了,都感觉不到时间了。
孩子,爸爸工作是为了挣钱。
那么,我长大后也要挣钱吗?我也得像你一样带着电脑,整天盯着屏幕吗?
父亲顿了一下:也许吧。
那我就听不到风说话,也看不到落日了。
你可以在假期里听风说话嘛。
可我想天天听。
那你就必须挣很多很多钱。
为什么?‛男孩儿问,‚看落日也要付费吗?
父亲沉默了几分钟。他看到了金色的池塘,看到了池塘中的鸭子;他感觉到风儿吹拂着
他的脸颊。
不,父亲说,不必付费,但所有人都得挣钱。有时,我们会很忙、很累;有时, 我们会没时间仰望天空。
男孩儿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看看天空又不用花钱,而且也不用花很长时间。
天渐渐黑了,天的尽头出现一抹深红色,转瞬便消失,夜幕降临了。星星开始闪烁,一
弯金黄色的月牙高悬在上空;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低声说着什么。
父亲决定不再辩论了。孩子,你还太小,不明白生活。父亲在心里说。
我想你是对的。父亲让了一步。
男孩儿灿烂地一笑,抓住父亲的手。那么爸爸,你肯和我一块儿听风说话了?
是的。
父子俩静静地坐着。风儿变凉了,吹在身上有些冷。但她吹走了父亲脸上的疲惫,他的
眉头舒展了,他的眼睛变亮了。
……
天已经很黑了,千万颗星星在闪光。
我们该走了,你妈妈在等你呢。
父亲回到家,开窗。窗户已经很久没打开过了,满是灰尘和锈垢。他使劲一推,窗开了。
屋顶上空荡荡的,四周没有风,他闻到空气中有香水味、汗味和烟味。
他想起了男孩儿说的话。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仰望天空,不再闻得到空气中
海的咸味了呢?
他抬起头,祈祷风会再来。风真的来了,先是微微的,逐渐强烈起来。他闻到了海,闻
到了灌木丛,闻到了越过荒野的沙漠风暴,闻到了漂浮在深海中的冰山。
他用力吸着气,清新的空气滋润着他的肺。他记起了许多事,他记起小时候对世界的疑
问和好奇。他的记忆色彩缤纷,明媚亮丽。
他将椅子拖到窗前,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想着儿子。风儿阵阵,从窗前吹过。
很久很久以前……风儿用甜蜜温柔的声音向他讲述。多么熟悉啊,他被带回到童年 的时光、童年的地方。
男孩儿在另一个地方,倾听着风的故事。他知道父亲在和他一起听,风儿已经告诉他了。 月光下,男孩儿仰着头,脸上有一层柔柔的银光。
(选自《大师名篇诵读》,丁永芳译)
【小题1】请分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对文中的儿子与父亲作出恰当的评价。
(1)这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这是一个________的父亲。
【小题2】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秋叶在晚霞的映衬下,如火燃烧般的壮观。池塘看上去宛若一泓金水。有两只鸭子摇 摇晃晃地走向池塘,趟入水中。它们驶过涟漪荡漾的水面,俨然公海上两只金色的帆船。(从 全文看,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很久很久以前……‛风儿用甜蜜温柔的声音向他讲述。多么熟悉啊,他被带回到 童年的时光、童年的地方。(请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以风儿的口吻写一段话,50 字左右。)
【小题3】有人认为,本文叙述的是父子的故事,以“风的故事”为题不合适。你的看法又是怎样 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题4】细细品读下面几段话,联系全文,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甲】她说你错过了看落日。
【乙】对,风儿是这样说的,她说你太忙了,都感觉不到时间了。
【丙】那我就听不到风说话,也看不到落日了。
【丁】他想起了男孩儿说的话。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仰望天空,不再闻得到 空气中海的咸味了呢?
7.
春晚文化
张慧瑜
(1)春节联欢晚会‛这顿电视‚年夜饭‛即将迎来第三十五个年头,除夕夜看央视春晚 早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新民俗。春晚不仅是一方举国欢庆的民俗舞台,更是受到全民关注的 国家文化工程,是新时期以来少有的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形塑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空间。
(2)春晚的出现有两个大背景,一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使各种文艺创作重新焕发 生机,以曲艺为代表的群众文艺和新兴的流行文化成为春晚节目的‚主菜‛;二是电视机开 始取代广播,逐渐成为八九十年代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春晚就是当时的新文艺与新媒体有 机融合的产物。
(3)1983 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直播,借助除夕夜的特殊时刻,电视机的‚即时性把空间上分散的千家万户连接起来,营造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氛围。春晚既把欢欢乐乐过大年的民间习俗转化为模拟信号的电视综艺节目,又让全国、全世界的华人小家庭汇聚成中华大家庭的‚难忘今宵‛。
(4)春晚有着永恒不变的主题,但也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如果说 80 年代的春
晚主要借助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担任主角,那么 90 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全面兴起,更多的娱 乐明星走进春晚。90 年代的春晚一方面会请当年最热门的明星、新秀表演节目,另一方面也 培育制造了一批春晚明星。90 年代末期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出现,央视不再独享全国 收视的垄断地位,这给地方卫视发展提供了契机,地方卫视推出了如《超级女声》《中国达人 秀》《中国好声音》等有影响的综艺节目。央视也及时调整策略,一边邀请高人气的选秀明星 参加春晚,一边开办《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综艺节目。
(5)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的亮点。80 年代的春晚舞台上,经过新中国改造的新相声艺术 承担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的功能。90 年代从话剧教学手法借鉴过来的小品成为香饽饽,更加 通俗化、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小品成为春晚的压轴菜。2010 年以后,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 都市喜剧小品取代了东北风格的小品,显示出观众欣赏趣味的变化以及春晚希望吸引青年都 市观众的努力。
(6)春晚的自我更新还体现在与不同时代的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如八九十年代的电话热 线,90 年代末期兴起短信投票,以及新世纪以来与微博、支付宝、微信的合作。正是这种在 表演形式、舞台风格上既保持固有特色,又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使得春晚成为每年最 受关注的综艺大餐。
(7)春晚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就像春晚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的黄金时间播出一样, 春晚与守岁、吃年夜饭、家庭团聚等民俗结合起来,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和谐,也象征着社 会共识的达成。
(8)首先,春晚的‚语法‛是总体性的,试图全景式地展现国家和社会的变化。相比娱乐 化、低龄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央视一号演播大厅这一象征性的舞台上,春晚既要有对国富 民安、国计民生等大事的关注,又要对家庭矛盾、养老、婚恋等柴米油盐的小事有所反映; 既要表现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和愉悦,又要对守护边疆的战士、在工作岗位坚守的普通职 工以及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送去新春祝福;既要照顾中老年观众的文化趣味,又
不能忘记‚小镇青年‛和广大乡村观众的欣赏习惯。这使得春晚成为分众化时代少有的带有 全民色彩的文化舞台。
(9)春晚还展现出一种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从 80 年代开始,春晚不再是整齐划 一和自上而下的文化宣传,而是试图吸纳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形式。一是主流文化与通俗 文化的结合,比如从 1984 年开始邀请香港、台湾演艺明星参加春晚,这不仅推动港台流行文 化在内地传播,而且实现了内地与港澳台的文化融合;二是高雅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汇,既 有男高音等美声唱法、京剧、昆曲等国粹经典,也有娱乐演艺明星的成名曲,还要有出身草 根等非职业达人们的才艺表演;三是民族文化、小众文化等的展示,每年春晚,少数民族舞 蹈和歌曲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些受到青年人欢迎的节目也会闪亮登场。
(10)从主流文化角度看,春晚也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典范。新时期 以来,主旋律文艺与文化市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怎样更好兼容的问题,有些过度娱乐化、商 业化的大众文化常以利润为导向。春晚却是一个例外。90 年代以来从节目冠名权到零点钟声 等各个环节都设置不同的广告价位,可以说,很少有一个文化平台可以像春晚这样,既传递 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又让普通百姓喜笑颜开,让各大赞助商得以确立品牌价值。
(11)春晚越来越难办是不必讳言的现实,但各方依然顶着压力争取给全国人民奉献上一桌 美味可口的‚年夜饭‛。因为对于几代电视观众来说,如果没有春晚,便少了些年味。
(《人民日报》2018.02.15有删节)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4)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使各种文艺创作重新焕发生机,以曲艺为代表的群众 文艺和新兴的流行文化成为春晚节目的主.菜.。
(2)各方依然顶着压力争取给全国人民奉献上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
【小题3】细读文本,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在“春节联欢晚会”迎来第三十五个年头之际,除夕夜看央视春晚成为了中国人过 年的新民俗。
B.上世纪 80 年代,电视机取代广播,成为八九十年代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春晚就是 当时的新文艺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产物。
C.2010 年以后,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都市喜剧小品取代了东北风格的小品,显示出观 众欣赏趣味的变化以及春晚希望吸引青年都市观众的努力,体现了春晚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
D.春晚全景式地展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变化,从而使得春晚成为分众化时代独有的带有 全民色彩的文化舞台。
【小题4】从文中看,春晚的文化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作文(共2题)

8.
今年传出了个别城市或大学里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争议。 请写一段文字,就此说说你的看法。字数要求在 120 字左右。
9.
阅读下面文字,以“一切才刚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狂风过后,我走过花园,看见一株老树倒下去了。我在心中叹息,老树的生命结束了。 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
冬天正在进行着。在凉风中,我自己沉吟着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声吧,她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5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