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酝酿(yàng) 发髻(jì) 应和(hé) 贮(zhù)蓄 |
B.皂荚(jiá) 镶(xiāng)嵌 憔悴(qiáo) 黄晕(yùn) |
C.秕谷(bǐ) 嫩芽(nèng) 梦寐(mèi) 蝉蜕(duì) |
D.萧瑟(sè) 看(kàn)护 荫蔽(yìn ) 瘫痪(huàn)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
2.诗歌鉴赏- (共2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3.文言文阅读- (共3题)
6.
阅读《论语》,回答下列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填空。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
(2)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就第九条谈谈你的体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填空。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
(2)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 B.择其善者而从之 |
C.温故而知新 | D.人不知而不愠 |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就第九条谈谈你的体会。
8.
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文义:(________)
(2)俄而雪骤 (《咏雪》) 骤:(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顾:(________)
(4)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乃:(________)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文义:(________)
(2)俄而雪骤 (《咏雪》) 骤:(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顾:(________)
(4)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乃:(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小题1】文段分别从哪几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小题2】“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斜织二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从什么角度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小题1】文段分别从哪几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小题2】“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斜织二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从什么角度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10.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小题1】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
【小题2】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4】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小题1】作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
【小题2】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4】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5.名著阅读- (共1题)
11.
把下面的信息补充完整。
《朝花夕拾》作者是(_______),作品原名是(______),请写出其中三篇文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作者是(_______),作品原名是(______),请写出其中三篇文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 (共1题)
1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② | D.③④①② |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