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73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4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开展读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一群四五岁孩子表演的《猫》剧十分有趣。他们或唱或跳,或打或闹,将猫的各种举止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各标一处)(2分)
(1)其 间 千 二 百 里 (2)念 无 与 为 乐 者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沿溯阻:_____  _______________   ④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景色的文章,但思想情感有差异。请说说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题1】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小题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 )→( )→(    )→(沙漠)
【小题3】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大约”这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4分)
①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4.
综合性学习。(6分)
参与“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战争,期待和平。
(1)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2分)
成语:      
(2)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2分)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一句话新闻:     
(3)和平时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