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7109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3/7/30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
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2.

如图所示,两条相距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竖直面(纸面)内,其上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在两导轨间OO′下方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现使电阻为r、质量为m的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自OO′位置释放,向下运动距离d后速度不再变化.(棒ab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且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导轨电阻不计).

2.课内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2)濯清涟而不()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小题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作文(共1题)

4.
作文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小题1)“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题2)理解下面材料的内容和含义,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12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谈到能有今天的成就,莫言深情回忆母亲影响自己的四件事:
……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身材高大的麦田看守人搧了母亲一个耳光,并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却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课内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