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七十一中七年级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68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6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那最末次的想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qiè záo)只有一些野草。
B.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jiàn shàng),这是荒原,人迹罕(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C.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笑。
D.一切都是瞬息( sùn xī),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厦门一台资企业女厕所竟装针孔摄像头一事被曝光后,迫于舆论压力,24日还气势汹汹的老板娘终于在25日哭哭啼啼地向女工们道歉。
B.近期,重庆乡村游进入接待高峰,“潼南油菜花”“虎峰山桃花楼”等乡村景点人声鼎沸
C.去年,一对探险人员在人迹罕至的丹霞山核心区发现了岩棺。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3.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国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
B.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出租车回去了。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2.句子默写(共1题)

4.
默写。
(1)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6)《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7)《木兰诗》描写军中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
(1)父焉(   )
(2)自是指物作诗立(  )
(3)稍稍宾客其父(    )
(4)不能前时之闻(  )
【小题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语言表达(共1题)

6.
仿照前面的句式,请续写两句话。
成长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成长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成长是 ,长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