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66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景,直接抒写了诗人自己在农家做客的感受。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同时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颈联描写了农人欢天喜地庆祭社神,讴歌了古朴淳厚的风俗。
D.尾联自然地流露出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 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⑤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⑥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⑦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②段所写的内容。
【小题2】“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3】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文章最后一句“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对比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石兽/并沉焉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六幕/相联如胠箧
D.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数小舟(_________)
(2)于沙上(_________)
(3)不亦乎(_________)
(4)人其板(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反溯流逆上矣/塔
B.石性坚重/以瓦布之
C.石性坚重/钉板上下弥束
D.知其一/当涉猎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小题5】选文虽短,但颇具哲理,读后请谈谈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