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的表达效果,全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
C.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
D.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作者喜爱大自然 ,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百许里 许:
(4)泠泠不绝 泠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小题4】甲乙两文出自同一作者,也都描写到了“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江水又东,径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同伴中水疾,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④,曾无⑤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⑥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径: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戒:告诫,警戒。⑤曾无:不曾。⑥践跻:登临。【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百许里 许:
(4)泠泠不绝 泠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B.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C.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D.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小题4】甲乙两文出自同一作者,也都描写到了“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