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
B.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
C.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入室抢劫的罪行。 |
D.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
2.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
B.5月21日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
C.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
D.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
3.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③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⑤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③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⑤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A.⑤③①④② | B.⑤①③④② | C.③⑤①④② | D.③⑤①②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古诗文填空,前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8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二章》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 。”
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 , 。
⑤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二章》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 。”
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 , 。
⑤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短文。(共11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小题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小题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小题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
【小题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小题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小题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小题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
【小题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
4.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