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
B.近来各地市事故多发,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
C.徐盐高铁建成通车之后,将会使我市到徐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
D.目前,江苏省首批“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揭晓,盐城地区7家榜上有名。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己所不欲,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②_____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天门山》)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小题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小题2】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小题3】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题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
【小题1】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小题2】第2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4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
【小题4】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4.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____
(4)平居无私书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___________。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___________。(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共1题)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
B.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
C.《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
D.保尔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
(2)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3分)
我先把烟叶放在嘴里嚼,一会儿,我的头便晕起来。因为,烟叶还是半青的,味道很凶,而我又没有吃烟的习惯。……最后,又把一些烟叶放在炭盆里烧,并把鼻子凑上去问烟叶烧烤出来的味道,尽可能忍受烟熏的气味……
语段中的“我”指 ;他采取嚼烟叶、 、闻烟叶烧烤的味道等三种方法,是为了 。
6.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