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⑴这家医药公司 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多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过去的幻想在今天均有可能得以实现。
⑶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 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⑷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吴鹏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 ,屡创佳绩。
A.跻身以致前仆后继翻云覆雨 | B.跃居以致前仆后继叱咤风云 |
C.跃居以至前赴后继叱咤风云 | D.跻身以至前赴后继翻云覆雨 |
雁阵之美,在于它能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有研究表明,雁阵飞行的速度能比单雁提高22%,因为飞行中雁的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 ,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
A.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勇于牺牲自我 |
B.雁阵里每一个成员能配合得如此之好 |
C.人类与我们的大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 |
D.任何团队总有一个精明的领导者 |
A.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
B.《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
D.《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大人国的朝廷官员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种丝线,这些官员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这说明他们都非常忠诚不二。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7)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10)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蝉 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小题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小题2】第(7)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10)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小题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说说“蝉声”中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
①2014年10月17日,韩国一女子团体在街头演出时,因通风口坍塌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导致16人死亡10人重伤。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最终导致6名小学生死亡。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除了悲痛,更应该有所反思,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故,避免发生更多悲剧。
②一般群体性灾难事故是由人们的恐慌造成的。这种恐慌按照恐慌类型来分通常有三大类:进入型恐慌、逃出型恐慌、扰流型恐慌。
③在各种踩踏事故中,最常见的是进入型恐慌。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目标可能不大,比如。“重庆家乐福踩踏事件”中的免费食用油、“宁夏北大寺踩踏事故”中免费分发的油香饼。当大家都关注一个目标时,人群密度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危险的程度,这时候一声大喊、一人摔倒、一句谣言,都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人群的踩踏。
④逃出型恐慌也是常见的恐慌类型。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逃出是为了避免灾难。这种灾难可能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火灾或地震;也可能是不存在的,比如谣言。
⑤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恐慌是扰流型恐慌。“扰”是指外来刺激,“流”是指人群状态。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之所以失败,就是典型的扰流型恐慌导致。他们既没有进攻,也没有溃败,仅仅是因为在后撤过程中,人心涣散、心怀恐惧、谣言纷起、沟通不良,就导致号称百万的军队被8万人打败。
⑥群体灾难学的本质,就在于避免恐慌。如果大家原地不动,踩踏就可以避免。有时候外在的危险基本不存在或不是那么紧迫,令我们恐慌的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和逃生心态。
⑦那么,假设我们就处在人群当中,出现了问题,当如何避免踩踏呢?首先,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周围的出口,随时准备就近逃生,而不是原路返回;尽可能靠墙站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其次,要注意避免进入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再次,发现踩踏的先兆,立即高声呼救,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避免对人群带来扰动,比如发出怪叫,或者做出突然弯腰系鞋带等不符合人流趋势的行为。
⑧很多所谓的逃生常识要求当事人采取某种姿势对抗踩踏,实际上这是值得商榷的。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5人拥挤就能产生3430牛顿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就是大声报警,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⑨对付群体性灾难,我们应相信理智,而不是蛮力;应及时报警,而不是对抗性自救;应重预防,而不是补救。如果大家都能有主动的预防性的态度,群体踩踏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麻庭光/文,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有删改)
【小题1】(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小题2】(小题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4.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