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大丰市三圩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57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3

1.选择题(共2题)

1.
结合语境,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趴着)
B.我们看时,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缓慢)
C.台湾歌曲《高山青》在大陆曾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很风行)
D.四周有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灿烂多彩)
2.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也门撤侨是中国外交在关键时刻的考验中交出的亮丽答卷。
B.2015博鳌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C.期盼已久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日正式露出“庐山真面目”。
D.近来盐城有关部门发出文明旅游倡议书,邀请公众旅游 “随手拍”。

2.句子默写(共1题)

3.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他山之石, 。(《诗经》)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 ,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枝间新绿一重重,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6)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7)有些诗人善于借动物来写景抒情。杜甫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把春天的快乐写到纸上;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 ”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 ”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8)春晚舞台上一首《当你老了》引起了人们对珍惜亲情、爱情的深深共鸣。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一主题的相连的两句。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节选)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白玉之环 (2)父母岁有裘葛之  
(3)孰能无 (4)而学于师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言文中有许多同义复词(一个词中两个字的词义相同),如“假借”、“叩问”、“清洌”、“修狭”等词都是同义复词。
B.对“其下圣人也 / 亦远矣”一句划分的节奏停顿是恰当的。
C.甲文中“非……则……”是固定句式,意思是“不是……而是……”。
D.甲文中“中有足乐者”和“衾拥覆”中的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青年后生的,两文都运用了 写法,甲文主要是勉励马生    
,乙文主要论述了 。(5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淮剧——乡野小花,常开不败
①2009年4月7日下午,上海淮剧团首次赴美开展文化交流,载誉而归。在美期间,淮剧团进行了四场演出,观众场场爆满。演职员的精湛表演,展示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倾倒了全场的美国观众。至此,淮剧,这朵生长在乡野的“小花”走出了国门。
②淮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你对淮剧了解多少呢?
③淮剧原称江淮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清代中叶,在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④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至上个世纪30年代末期,淮剧逐步形成拉调、淮调、自由调三大主调,淮剧曲调趋向成熟。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三大主调派生出的各种曲调共一百多个,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类型。
⑤在淮剧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老一辈的艺术家博采众长,他们还经常到建湖,学习淮剧故乡语言,体验生活。
⑥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语言。建湖县地处淮剧艺术发祥地的中段,历史上的僮子、香火戏艺人大多出生于此。该地的语言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语调工稳、四声分明、五音齐全、富于韵味、发音纯正、悦耳动听等优点,为不同时期的淮剧艺人所采用。1961年,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界定淮剧语言以建湖县方言语音为基调,同时适当吸收周围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字音加以丰富。淮剧,这朵萌发在建湖土壤中的艺术之花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⑦今天,在上海有“上海淮剧团”,在江苏有位于盐城的“江苏省淮剧团”和位于泰州的“泰州市淮剧团”,无论哪个剧团的工作者都为淮剧的振兴繁荣而努力着,也纷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泰州淮剧团的《鸡毛蒜皮》曾在文化部戏曲调演评比中获九项大奖,上海淮剧团演出的《金龙与蜉蝣》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表现视角,富有震撼力的音乐以及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内涵,将淮剧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⑧淮剧这朵出生于乡野的“小花”,将常开不败,永远芬芳。
【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小节有何作用?(3分)
 
【小题2】(1)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淮剧的形成发展、 等几个方面介绍淮剧的。(3分)
(2)淮剧语言以建湖方言为基调的原因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第④段“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类型”中加点的“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5.其他(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piāo 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流 tǎng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姑娘歌唱。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    (斗争、奋发、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弹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piāo 荡 流 tǎng
(3)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