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元勋(xūn) 含蓄(xù) 调羹(ɡēnɡ) 鲜(xiǎn)为人知 |
B.选聘(pìng) 筹(chóu)划 赫(shè)然 兀兀(wù)穷年 |
C.彷(pánɡ)徨 署(shǔ)名 绞(jiǎo)肉 深恶(è)痛绝 |
D.涉(shè)猎 通宵(xiāo) 澎湃(bài) 迥(jiǒnɡ)乎不同 |
A.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家喻户晓 |
B.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刮目相待 |
C.搏学多识 一拍既合 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
D.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杂乱无章 不以为然 |
A.“鱼塘”“按照”“把”“向”都是介词。 |
B.“虽然”“精神”“如果”“只要”都是连词。 |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是排比句。 |
D.“我们”“那么”“怎样”“你们”都是代词。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小题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小题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乙】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
(3) 当日知其所亡(__________)
(4)遂七年不返(________)
【小题2】(乙)文段中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C.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D.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何异断斯织乎?
【小题4】(甲)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小题5】(甲)文中孙权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羊子之妻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最后一课(节选)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用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摸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离别呢!
街上依然地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每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去。
【小题1】选文中“最后一课”前的气氛与往日有没有不同?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小题2】“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为什么这种声音在“我”听来是“沉重”的?
【小题3】理解“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一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这节课下课后,“每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去。”结合选文回答,学生们、教师们会怎么办?他们会向哪个方向走去?
【小题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生在和平盛世的你是多么幸福,读过上文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不少于60字)。
6.语言表达-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