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根据课文内容填。(每小题1分,共10分)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朱熹《观书有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 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 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 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6)《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朱熹《观书有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 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 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 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6)《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3)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
(4)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小题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3)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
(4)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小题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8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2分)
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小题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写的“下小雪”的妙处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2分)
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小题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写的“下小雪”的妙处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 (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①跟随海伦·凯勒认识了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脚步,领略了②迎风摇曳,姿态优美的春天;③我们还玲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教(huì),认识了聪明机灵的小朋友陈元方,感受了曹操气吞日月的搏大胸襟。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教(huì) 温馨
【小题2】结合语境,在第①句 “□”加上标点符号。(2分)
【小题3】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②划横线的文字。(2分)
【小题4】在第③划线句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A 应改为 ; B 应改为 。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①跟随海伦·凯勒认识了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脚步,领略了②迎风摇曳,姿态优美的春天;③我们还玲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教(huì),认识了聪明机灵的小朋友陈元方,感受了曹操气吞日月的搏大胸襟。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教(huì) 温馨
【小题2】结合语境,在第①句 “□”加上标点符号。(2分)
【小题3】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②划横线的文字。(2分)
【小题4】在第③划线句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A 应改为 ; B 应改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