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5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选择题(共2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终于明白,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一味的无知的____________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经过这番________的思考,他觉得以前那些顾虑简直就是________________。
A.庇护 理性 杞人忧天B.庇护 理智 忧心忡忡
C.维护 理性 忧心忡忡D.维护 理智 杞人忧天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张小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B.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2.字词书写(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回顾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你一定还记得课本带给我们的那许多精彩的形象,温( )的小花猫,飞过枝头的安祥的蝴蝶,那美丽的落日余huī(   ),还有那不称( )职的滑jī( )可笑的大臣......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文中有1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1)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的。(2)只堪:只能的意思
【小题1】一二两句分别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感官角度描绘了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2句)
【小题2】有人说本诗写景有声有色,有山有海,明丽开阔,因此诗人的心情是愉悦欢快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注释:攫:用手抓饭 甑:古代蒸饭的炊具 选间:一会儿
【小题1】划分句子的停顿(1处)。
回 攫 而 饭 之
【小题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   (2)国人之____________
(3)攫其甑中而之____________ (4)知非难也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小题4】两篇短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
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一勺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我和他的交往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节假日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
汪曾祺在文坛的美食大名,跟他的厨艺有关。据汪朗统计,除了汪先生的家人,我是尝汪先生的厨艺最多的人。因为吃多了,总结老头的美食经如下:一是量小。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合。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这和他的作品相似,精练,味儿却不一般。二是杂。这可能与汪先生的阅历有关,他年轻时四处漂泊,口味自然杂了,不像很多的江浙作家只爱淮扬菜。我第一次吃鸡,就是1986年在他家里,炸酱面拌油鸡,味道仙绝。
因为周末汪朗带媳妇和孩子看老爷子,我们就认识了。汪朗一来,汪先生就不下厨了,说:“汪朗会做。”老头便和我海阔天空地聊天,当然我开始是聆听,时间长了,话也多起来。汪朗则在厨房里忙这忙那,到十二点就吆喝一声:“开饭了。”汪朗做的饭菜好像量要大一些,我也更敢下筷子,味道更接近北京家常菜,不像老头那么爱尝试新鲜。
老头走了,我们都很难受。之后看到汪朗怀念父亲的文字,不禁惊喜:文字的美感也会遗传吗?又看到他谈美食的文章,就更加亲切了。因为我也写关于吃喝的文章,但基本是借题发挥,和他的“食本主义”比起来,我像个外行,以致他发现我文章中的常识性错误——将麻豆腐误作豆汁儿。对于食物的历史渊源和掌故,他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当代文人,鲜有其格。
他也有不及的时候。有一次,我说到汪先生送我朝鲜泡菜的事,他很惊讶,他不知道老头儿居然还会做泡菜,他自己都没有尝过。我很是得意。
我到北京十余年,与汪朗的往来也慢慢多了些,时不时地还在一起切磋食经。他的嘴巴很刁,我推荐的饭店他总能品出其中的最好味道。我写的一些小文,他时不时鼓励一下。
前不久,他电话邀我吃北京的爆肚儿,我说:“好啊。”那一天,他还从家里拿来茅台酒。酒过半巡,他说出原委:“我的书重版,你写个序吧。”哈哈,原来是“鸿门宴”。我们都乐了,其实还是想找个理由在一起喝酒聊天。那天喝得很高兴,手拉手兄弟般畅谈。
汪家人厚道、实在,汪朗犹胜。我一直视他为兄长,但他的一次举动让我感到意外。2011年5月,我女儿结婚,汪朗自然要作为座上宾。宴毕,众人散去,汪朗还在电梯口。我说:“你还没走啊?”他说:“我帮你送客人呢。”我说:“都走了。”他说:“我得等他们都走了,我才走。我虽然比你大,但你和我父亲是一辈儿的,你家里有事,晚辈我该最后走。”
家风如此,文风自然。
【小题1】汪氏父子的厨艺各有特色,请写出他们给作者留下的不同印象。
【小题2】请写出第二段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
【小题3】第六段划线处此刻汪朗除了惊讶,心里还会想写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他的心理。
【小题4】请写出第10段的作用。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两年,我发现一只母猫在我荒凉的杂草院里产仔。我生怕惊动它们母子,我知道即使喂食,也会引起猫妈妈的警觉和不安,从而将迅速转移幼崽。所以,我每天克制自己的好奇,始终坐在外飘窗台上,观察两米之外那些活动着的小毛球。
有一天,哺乳之后的猫妈妈出门打猎,只剩几个小崽子,在草地上踉踉跄跄、跌跌撞撞。阳光晴朗,它们的毛丝有着芒尖,状如晶簇。我打开阳台上的推拉门,从露台走了几级台阶,走到下陷花园的草皮上。我什么也没干,只是近切观察了一会儿那些可爱的小家伙。真的没有碰触,我只是隔着几十公分近距离问候。三只萌物走路都不稳,还是坚持着摇摇晃晃地挺直身子,试图用凶悍而嚣张的表情恐吓我。停留了大概十几秒,我快速后撤,我怕留下自己的气味,惊扰到它们多疑的母亲。
我没有留下踪迹,我几乎倒退着走在自己来时的脚印上。我确信自己毫无破绽。然而,母猫当天搬家,逃难般,把自己的孩子转移到某个秘密巢穴。幼猫在草丛里的轻微压痕还没有消除,院子一下就撤得空空荡荡。问题是,那些不会说话的小崽子,它们是怎么告的黑状?我百思不解。
我爱吃螃蟹。朋友们知道我的饕餮爱好,每到应季时节,纷纷快递给我。我每天乐此不疲地拆卸,餐桌上堆积着赤红的甲壳、圆实的钳子还有细而弯折的腿。直到有一天,吃到肠胃寒凉,腹腔痉挛且疼痛。冰箱里还剩下三只生蟹,我如何也消化不了。我稍一犹豫,眼看两只公蟹就咽气了,一只母蟹也气息奄奄———它们的生死间距,大概只有二十几分钟。河蟹昂贵,我不忍弃掷,还是把它们放进蒸锅。我把三只升腾热气的熟蟹拣出来,盛在简易纸盘里,拉开阳台推拉门,端到外面的平台上,看看野猫们有无食欲。被吸引的它们隔着距离观望,很快从邻居家跑过来,一探究竟。
它们把那只母蟹吃得很干净,找不到一丝肉屑;两只公蟹,它们不屑于尝尝一条小腿。也许,野猫把我鱼目混珠的行为视为对尊严的挑衅,它们把两只公蟹踢出盘子,让它们四仰八叉地翻倒地上。
隔着推拉门的落地玻璃,它们与我对视.......那是厌恶或高傲?
也许它们的眼神真让我羞愧了。虽然出差频繁,但只要在家,我总会放置一些食物和水。我谨慎选择,我知道含盐和含添加剂的食物对它们的健康不利。除了清蒸鱼、白灼虾的头尾,还有家几乎像是专为高血压病人准备的所谓熏鸡:只有肉香而毫无盐味。我又用水反复泡过,才敢喂过两次。剩下时间,我都选用猫粮。
它们逐渐前来,依然高度提防。发现我在偷窥,即使我站在绝对安全的距离之外,猫也会停止进食,转头,纵身跳入灌丛。
随着喂食时间和频率的稳定,野猫们越来越多地光顾我的平台。
它们来来往往,新面孔此起彼伏,像缺乏管理的流动人口。有的毛色斑斓,如海龟里的玳瑁;有的表情忧郁,甚至像是有了熬夜后的眼袋。有的猫一看就是江湖出身,野力十足;有的可能经历过从宠物到弃儿的命运转折,它们依然保持着良好仪容和典雅举止,包括与人亲近的强烈渴望。有的体型优雅如芭蕾演员,有的走路骄傲得像只猎豹。它们绿松石或蜂蜜色的眼睛,闪烁着童话之美……
野猫开始比小区保安还殷勤地巡查我的露台。渐渐地,我总能在附近发现它们的身影,拿我的露台当猫客栈;即使没有食物,它们也来此小睡。它们卧在植物已经枯死的花盆里。它们藏身在露台下面的阴影里,一旦我抓取猫粮,撕开零食的包装袋,或者拉开铁皮口的罐头……它们就像登台的谢幕演员,瞬间集体涌现。
更熟悉以后,它们喜欢透过落地玻璃向里窥视,像一群间谍。它们更喜欢溜进打开的推拉门,小心翼翼地勘探环境。如果我坐在沙发上,它们不敢前进又不愿后退,就站在它们认定的心理安全线上,观望。
猫的视力不如人类,并且他们还是色盲。但猫能够长时间不眨眼睛,所以显得特别专注。最初,它们总是标准立姿,笔直地站在对面,仪态有如奢华酒店的西餐侍者,只是表情有些呆萌。后来画风变了。我感到迷惑,它们为什么一见我就乏困。无论刚才多么闪转腾挪,我们的目光只要对视超过数秒,它们就微眯眼睛,很快半闭半挤,合拢的眼睑一线隐约。屡试不爽,它们简直无一例外。我仿佛突然成了擅长催眠的巫师,我对自己陌生的特异功能颇为不解。许久之后,我反应过来,这是向我示意信任的表情语言:比抛媚眼更端庄、诚恳。我体会到小小的暖意,只是这个景象有些诡异。进门来的六七只猫,都冲着我的方向形成小扇面,它们立姿,挤着挤着眼睛,就变成紧闭双眼……我就像面对着一个盲人乞讨团。不过,我也像一个沙眼症患者那样,频繁地挤眼,以回应它们的示好。
我给它们取了名字。
邋遢王子、团豹、沙漠、毯子、芭蕾……哎呀,群众演员可多了。有几只猫,每天前来报到:海盗、警长、大花生、斗斗和梦露。我承认,自己对后几位有些偏袒,它们更像是家里的常驻人口。
【小题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我和猫的故事
猫对我的态度
A
 恐吓
B
C
放置猫食,善待野猫
 提防
给猫起名,视为家人
D
 
【小题2】结合具体句子说说文中的猫有哪些特点。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有的毛色斑斓,如海龟里的玳瑁;有的表情忧郁,甚至像是有了熬夜后的眼袋。有的猫一看就是江湖出身,野力十足
【小题4】阅读文本后,结合本文及生活经历,说说人与猫或其他,该怎样实现艰难的和解?

6.名著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原来那___A____,他知那扇子收放的根本,接过手,不知念个什么诀儿,依然小似一片杏叶,现出本相,开言骂道:“泼猢狲!认得我么?”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鹐了眼睛。”恨得他爆躁如雷,掣铁棒,劈头便打。那魔王就使扇子扇他一下,不知那大圣先前变蟭蟟虫入罗刹女腹中之时,将__B____噙在口里,不觉就咽下肚里,所以五脏皆牢,皮骨皆固,凭他怎么扇,再也扇他不动。_____A___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抡剑就砍。那两个人在那半空中好杀。
(1)选段出自《西游记》中的《孙行者_____调芭蕉扇》
(2)横线上A是指_________他是怎么把扇子拿到手的? _______________ 
横线上B指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给孙悟空的?
(3)划线处对孙悟空的刻画很精彩,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你班以小组为单位创建了文学部落,你被分到了诗歌组。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不知道采用什么语调,请你帮他选择并说明理由。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
我选(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感觉阅读诗歌有困难,不想继续参与文学部落的活动了,请你劝说他继续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部落要开展写作交流会,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 :每一缕晨暖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0.
请以“为我领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