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摒弃(bìng)   撷取(jié)    笑靥(yán)    卷帙浩繁(zhì)
B.解数(xiè)    静谧(mì) 唱和(hè) 鲜为人知(xiǎn)
C.缱绻(juǎn)   挑衅(xìn)    惬意(xiá)    叱咤风云(zhà)
D.炽热(zhì)    癖性(pì) 祈祷(qí) 万恶不赦(shè)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冬学习上不思上进,迷恋网络游戏,他的表现差强人意,引起了老师、家长强烈不满。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课文里的诗意童年令我们心驰神往。
D.“倡导全民读书,打造书香名城”的活动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
3.
下列语法常识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绿水”“魅力邮城”“精神振奋”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B.“在湛蓝的天空下,故宫博物院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句子主干是博物院辉煌。
C.“这孩子简直成了只泥猴。”这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 “不平凡”为线索,《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B.关注生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海伦•凯勒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热情地启迪人们“享受生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通过主人公艰难求生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生命如此强大;从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人们读到了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
C.唐宋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其中韩愈的《马说》托物寓意,揭示了人才埋没的原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揭露了愚氓灭美的现实,让人无比痛心;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又让我们永葆一颗纯真的童心。

2.字词书写(共1题)

5.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站在高处眺望秦邮大地,秦邮亭、唐镇国寺塔、文游台、宋城墙、明奎楼、盂城驿以及清当铺等一个个历史遗存如一颗颗璀càn(   )的珍珠点缀在这座古城中,它们没有因为时间的流淌而(àn)(   )然失色,反而越(mí)(   )久越有光芒。城市变美了、市民自豪了、游客增多了,百姓的幸福感增加了。来邮的中外(jiā)(   )宾说,高邮越来越宜居、越来越美丽了。
 
 
 
 
 
 
 
 
 
 
 
 
 
 
 
 
 

3.诗歌鉴赏(共1题)

6.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滁即滁州,欧阳修于1045年8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小题1】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小题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②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先生益大怒(________________) (2)先生文章名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敢笞我(__________________)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
B.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
D.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小题3】翻译句子。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了谢御史什么品格?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①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
②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③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唯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抑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 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④不论丰沃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而编织深刻的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的种种痛苦。
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反而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⑥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于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踏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坎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⑦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的澄明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惬意与充实……
⑧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⑨“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小题1】文章一开头就设问:“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探究作答。
【小题2】文中⑥⑨两小节划线句都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简要解释。
【小题3】说说第⑤节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结合第⑥节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第⑥节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名著及语文实践活动。
(1)【试猜人名】《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写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凑齐的时候,排好坐次,皆大欢喜,举行盛大宴会。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便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在宋江批评武松的时候,B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僧道袍)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寻找生活门路)罢。”
请写出A、B两处人物名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畅谈感悟】《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叙述情节】名著《西游记》中天庭也有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起因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文转换】阅读右图漫画,用两句话阐述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0.
作文。《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是指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散步旅途中的迂回,读书学习中的困惑,平常生活中的磨砺……往往更能让你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