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场直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47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仅有20%的城镇居民家庭实施并制订了理财计划。
B.近年来,随着足球运动的火爆,节假日“一场难求”,没场地踢的问题十分突出。
C.白岩松妙答记者的一番话,提醒我们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环保理念。
D.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障得。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相见欢》依次是五言律诗、曲、七言绝句、词。
B.《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
C.《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等都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D.《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李汝珍的《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字词书写(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精神抖的我们mù(   )浴着明媚的阳光,向风景秀美的九峰山进发。一路上,绿草如荫,花朵骄媚。亮的歌声打破静mì(    )的森林飞上云宵。
(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标准、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 亮(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
mù(_____________)浴 静mì(______________)
(4)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古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题目中的“次”是__________意思,诗人借北归的大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当天空合上眼睛,最后一抹夕阳倏然消失,夜晚来临了。
夜晚是属于家的。家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引领我们踏上归程。终于可以从那些似乎总也忙不完的工作中抽出身来,告别同事、客户,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我们不妨算一算,其实我们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和自己的同事、朋友在一起而不是自己的亲人。我们可以把爱心慷慨地献给他人,却对亲人如此吝啬。所以,夜晚这段相聚的时光就显得如此珍贵。我们可以吹着愉快的口哨为家人准备一顿可口的晚餐,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也可以坐在一起谈谈各自一天中的经历。不管做什么,只要和亲人在一起都是幸福的。
夜是慈爱的母亲。她用温润的手掌将我们握在掌心,轻轻地呵护抚慰,让我们体味如在母体的温暖和舒适。白天所面对的繁杂的工作,所陪的笑脸,所遭的冷遇,都被一股脑抛到九霄云外了。夜包容一切,然后将它们荡涤干净,在黎明到来的时候,呈献给人们一个崭新的白天。
夜是一杯由各种情感调制而成的鸡尾酒。当你慢慢地将它啜进口中,万般滋味便一一涌上心头。这其中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愁绪,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闲适,有“举杯邀明月”的豪情,有“天涯共此时”的思念,更有“共剪西窗烛”的浓浓爱意。一切微妙的,不可言说的情感都可以拿出来与自己细细分享。
夜使人成熟。一个人除了要接受白天的历练,更要接受夜晚的沉淀,这样才能够逐渐成熟。我们在夜晚重播白天的视频,把那些不愉快统统删除,将美好的都放进自己记忆的收藏夹。同时,我们还要回顾自己的错对得失。白天在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判断和行为。夜晚使我们沉静下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就可以成为以后的经验了。在这不断地回味、思索、总结中,我们也逐渐走向成熟。
夜是思想者的乐园。夜以其特有的博大、宁静、神秘而备受爱思考人们的青睐。作家路遥说:“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开始。”夜给了文学家一张安静的书桌。夜是如此深广、博大,与那无边的宇宙相连,它让哲学家的思想纵横驰骋,高远深邃。那神秘的苍穹又赋予了艺术家们多少非凡的想象力啊!
一个经得住黑夜审视的灵魂才是纯正的灵魂。一个背负罪行的人,一个不择手段牟取不义之财的人,一个虐待父母不懂感恩的人,是禁不住黑夜审视的。他会在黑夜中辗转反侧,备受折磨,无法享受那看似最平常的一夜安眠。
读夜,善良的人读出慈爱,邪恶的人读出阴森;大度的人读出深广,狭隘的人读出压抑;淡泊的人读出闲适,功利的人读出焦灼;孤单的人读出寂寞,团聚的人读出快乐。读夜,品人生百味。
【小题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第③段中画线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第⑥段中引用作家路遥的话有何用意?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有何妙处?
7.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① 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③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④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⑤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⑥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⑦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⑧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⑨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小题1】第五段“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
【小题2】作者在描写夏夜时,多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一句,并作简要赏析。
句子:
赏析:
【小题3】第7段写“我”注视夜空时“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原因是什么?
【小题4】作者所描写的夏夜有哪些特点?

5.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小题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6.名著阅读(共1题)

9.
走进名著: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働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1)以上文字选自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__________,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__”。
(2)这部名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请写出两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回答小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材料二:“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根据中国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2013年人口学家预计,中国汉族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个。
材料三: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視、健康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绝大多数失独家庭最终都开始运离正常社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小题1】请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1)材料一:
(2)材料二:
(3)材料三:
【小题2】“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将成为过去,假如你们所在的小区要宣传”一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为他们写一则宣传标语。
【小题3】小英的家庭符合生两孩的条件,她爸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小英坚不准许,认为父母再生一个会减少对她的爱,和父母闹得很僵。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如何劝说她?
【小题4】请你设计两条关于“关爱失独家庭”的活动。

8.作文(共1题)

11.
写作:
伴着九月的秋风,初中生活已经开始一个学期了,新校园,新教室,新老师,你一定结识了新同学,请以“我为他(她)竖起大拇指”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