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46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1/28

1.名著阅读(共2题)

1.
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水帘洞洞天。”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写出故事名称即可)。
2.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恨猫的主要原因是猫吃了他的隐鼠。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D.《父亲的病》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众生,用阴间讽刺阳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讽和鞭挞。

2.课内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原来)B.野有麦场(照顾)
C.目似瞑,意甚(悠闲)D.狼亦矣(狡猾)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屠奔倚其下 悟前狼假寐
B.久,目似瞑,意暇甚 而两狼并驱如故
C.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D.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小题3】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狼不敢在前面,瞪着眼凶狠地注视着屠户。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也杀死了它。
C.其一犬坐于前。
译: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精炼的语言,尤其是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了狼的贪婪、狡猾与凶恶的本性。
B.本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悟狼”是故事的结局。
C.本文中的“屠惧”、“屠大窘”、“弛担持刀”、“暴起”、“断其股”等,写出了屠户由恐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D.文章结尾的议论阐述了“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3.语言表达(共1题)

4.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名著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