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45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断肠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题2】这首小令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小题2】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小题3】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3.课内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君子乎____
(2)博学而志____
(3)我独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时习之/学不思则罔
B.择善者而从/人不堪
C.不患人不己知/知者不如好之者
D.患不知人/匹夫不可夺志
【小题3】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进取。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阐述了在学习上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远大追求。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