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湖滨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44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5

1.选择题(共1题)

1.劳动者维护权和利的重要保证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句子默写(共1题)

2.
古诗文默写。
①而那过去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  。 (岑参《逢入京使》)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⑤正式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⑦《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诗句是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文中的句子是_   __,
⑧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描绘美妙的峨眉山月景的诗句是 _______,
⑨《论诗》中道出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现代文
(甲)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已久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乙)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小题1】甲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   A    
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 B     
【小题2】百草园捕鸟的条件是: (用原文回答)。
【小题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都表现了儿童怎样的特点?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4.
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年度
人均阅读量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本)
电子书(本)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