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气氛(fèn) 可汗(hàn) 浊流宛转(zhuó) |
B.辔头(pèi) 挚痛(zhì) 高山之巅(diān) |
C.怪诞(dàn) 哺育(pú) 气势磅礴(páng) |
D.啾啾(qíu) 污秽(huì) 脸色惨白(căn)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长沙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①我国自主研制的C 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举世瞩目。②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 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③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④为此,他们着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
(1)句③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④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珉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共庆国庆佳节的。做晚餐→______→______→______→看国旗,望星空→______
【小题2】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
【小题3】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小题4】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4.名著阅读- (共1题)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A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A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某班准备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该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浪费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________________的良方;浪费是________________的露水,节俭是长流不断的清泉.
(2)第二小组成员正在策划一项活动,甲同学建议办一期黑板报或一份手抄报,乙同学建议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丙同学建议在班上和校园里张贴宣传标语,丁同学策划的活动既新颖又有意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请写出丁同学策划的活动名称及目的。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7.- (共1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当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仰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改动)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小题1】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C.策之不以其道 |
D.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发愤读书,终于成才”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1) 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